5个场景
场景1
阿苯达唑片0.2gx30片。每次2片,每天三次。诊断为猪囊尾蚴病。
相关资料:的剂量为0.2g/片商品名为“史克肠虫清”阿苯达唑,其药品说明书的标示为“用于蛔虫病、蛲虫病”,标示为“口服。2岁以上儿童及成人每次2片。2岁以上儿童单纯蛲虫、单纯轻度蛔虫感染每次1片。仅服一次(一次即为一疗程)”;《临床用药须知版》该药物的“为广谱驱虫药。用于治疗蓝氏贾第鞭毛虫病,钩虫、蛔虫、鞭虫、蛲虫、粪类圆线虫、旋毛虫、广州管圆线虫病,还可用于治疗华支睾吸虫病、猪囊尾蚴病和棘球蚴病”,“口服……成人…⑤猪囊尾蚴病,按体重一日20mg/kg,分3次口服,10日为一疗程,一般需要1~3个疗程…..”。
场景2
多奈哌齐5mgx14片。每次1片,每天1次。诊断为脑梗后遗症。相关资料: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最后标示为“年07月24日”的盐酸多奈哌齐药品说明书为“轻度、中度或重度阿尔茨海默病症状的治疗”;《临床用药须知版》该药物的“①轻至中度认知障碍的阿尔茨海默病;②血管性痴呆”。场景3
来曲唑片2.5mgx10片。每次1片,每天1次。诊断为备孕。
相关资料:浙江海正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最后标示为“年12月30日”的来曲唑片药品说明书及《临床用药须知版》该药物的项都无相关项目。药品说明书提到“已有个案报道,妊娠期女性在超说明书适应症使用本品(不孕治疗、排卵诱导)后导致婴儿出生缺陷(阴唇融合、性器官不明)”,《临床用药须知版》的提到“(2)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禁用”。
场景4(虚拟)
尼莫地平片(华南牌)20mgx片。每次1片半,每天3次。诊断为中度高血压。病人凭处方外配尼莫地平(拜耳)30mg的品种。相关资料:规格为20mg最后标示为“年11月24日”的尼莫地平片说明书“5、轻、中度高血压病…..”,而的项并无“高血压病”。场景5(虚拟)
复方甲氧那明胶囊18粒。每次2粒,每天3次。诊断为喘息性支气管炎(孕28周)。病人凭处方外配复方甲氧那明胶囊。
相关资料:最后标示为“年07月31日”的复方甲氧那明胶囊项标示“孕妇慎用”,而的最后标示为“年10月15日”项标示“禁用”
五个场景都属于超药品说明书用药,从药理角度来看,场景1、2、4、5不存在明显的用药安全问题,但从法理角度来看,都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场景1属于药品说明书适应症及用量与诊疗规范不一致的超药品说明书用法。该用法的日剂量及用药频次为说明书标示的三倍,用量天数至少为说明书的三十倍,给药总量至少为说明书用法的九十倍。是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拒绝发药,还是依据《临床用药须知》给病人发药?当病人出现药物伤害事件时,当事药师又能否依据《临床用药须知》免责?场景2、3属于药品说明书及权威诊疗规范没记载的超说明书适应症用药。或许专科医生有其专科的诊疗规范或专家共识、专科文献等作为用药依据,但一般情况下,药房药师是不可能也没条件获得这些用药依据。而且,当事药师是否又能凭借这些用药依据免责?而且场景3除了超适应症外,还属于超禁忌用药。场景4与场景5模拟医疗机构处方经药师前置审核合格后,流转到零售药店,由于医疗机构与零售药店的经营品种同成分不同厂家药品说明书差异而导致的超药品说明书用药。值得留意的,根据医疗机构的经营品种药品说明书信息,药房药师的审核判断是合理的,但最终还是出现这些负面结果,可能暗示处方流转工作落实后,药房药师的前置审核工作,可能需要做得更细致更全面。同理,场景1、2、3的处方,也可能流转到零售药店中去,这些被医疗机构药房药师前置审核判定为合格的处方,很可能被零售药店药师判定为不合格,至少,药店药师会向病人提出对该处方的异议及顾虑,这个是一名药师最基本的职责。这些审核意见的不一致,容易引发医疗纠纷。医疗机构“处方流转”可以认为是分级诊疗*策的体现,意味着医疗资源及病人的重新配置,根据文件推断,难免导致医疗病人的诊疗人次下降、处方量下降等整体业务方面的影响。在“处方流转”*策中,首当其冲的承受影响与困难的肯定是医疗机构药房药师,一方面是处方量的下降导致医疗机构减省人手的忧虑,一方面是相关前置审核标准及理论体系的缺失或者不完善。现时药房药师的审核思维、审核知识基本上套用临床药学,但临床药师的工作思维与药房药师的工作思维还是有一定区别的。临床药师的工作思维偏向用药的治疗效果,倾向自然科学,工作中比较多考虑“用这个好不好”或者“用哪个好”,具备进取的意味,而药房药师的工作思维应该偏向用药行为的合法性,倾向社会科学,较多“这样用行不行”,“这样用有没有问题”,具备防御的意味。譬如对于上述场景1、2、4,临床药师将可能判断为合理,甚至推荐医生使用,但药房药师将很可能将这些用药用法判定为不合格。医院药学由“传统药品供应保障型向临床药学技术服务型的转变”这句话已经提出了近二十年,临床药学技术服务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到今天我们回头看的时候,我们才发现我们可能搞错了什么。我认为这句话应该理解为,医院药房并非将药品供应工作放下,而是在完成原有的药品供应保障工作前提下,再进一步拓展临床药学技术服务。到了临床药学发展得如火如荼的今天,药房药学学科许多领域发展仍然落后,甚至空白,在所有的药学教材中,药事管理的教科书是最薄的,医院药房的内容更是少得可怜,往往十来页就讲完了,而且基本上还是工作要求而不是指引。药房药学发展的短板一直或多或少地拖着整体医疗发展的后腿,《医疗机构处方审核规范》发布至今接近两年还没能落实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欲冕其冠,必受其重”。既然《医疗机构处方审核规范》已经将“处方审核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这个帽子盖在我们的头上,我们只有积极地想办法,应对时代给我们的挑战及考验,从中寻找战机,推动行业发展。作者简介
刘敏医院医院药学主任药师,医院挂职副院长。药房药师。医院医疗技术风险管理、医疗机构超药品说明书用药法理研究及管理、医疗机构药房药学。
林新医院主管药师
陈卫医院主管药师
丘凯医院主管药师
李启医院主管药师
◆声明:本平台部分文章、图片和信息系来源于互联网,转载仅供传递信息或供个人学习、交流,并非赞同其观点和对其内容真实性负责。转载文版权内容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联系我们,以便及时更改或删除。中国药房编辑出版中心对原创内容拥有版权,任何人或单位若需复制、转载、摘编,须完整注明出处及标明作者,否则本社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本平台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中国药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