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人喝茶
邹剑川
职务作品,受权发布。
标签:美食、茶、茶文化、美食茶文化随笔、喝茶、茶道、人文、历史、人文历史文化随笔、文学、散文随笔、文化散文随笔、陆羽、世说新语、唐宋茶俗、斗茶、苏东坡、明清茶道。
中国什么时候开始喝茶的,难以考证,关于茶的起源,湖北湖南要说神农氏,云南人要扯诸葛亮,还有地方要说陆羽,这种传说几乎不可考证。茶起源于巴蜀还是云南,至今也没有什么定论。总之两汉时期,中国人就开始饮茶,在中国傣族等一些少数民族中,很早就开始饮茶。无论如何,茶不会起源于印度,那是英国人编的“神话”。
唐代的陆羽写了第一部茶书专著,因此他成了茶圣。这也是湖北人的骄傲,我到天门去看过西塔寺,那里有陆羽公园,有茶经塔,很雄伟的仿唐建筑。还有很多唐式楼台高阁,可见天门的文化符号,代表人物就是陆羽。魏晋时期,就有贵族好茶。《世说新语》记载有水厄一词,说的是王濛喜欢喝茶,这哥们自己喜欢也要大家喜欢。到了他家,都要互相转告“今日有水厄。”,这个有点上刑场就义,临行诀别的意味了。这也说明在魏晋时期,饮茶不很流行,士大夫阶层不习惯这个。唐代茶事开始兴起,唐诗里有关于茶的诗句,比比皆是。白居易就是一著名茶人,他自号为“别茶人”。白先生有诗云“不见杨幕巢,谁知其中味。”,杨幕巢是经常给白居易送茶的官员,工部侍郎,职位和杜工部差不多。常给白大诗人送茶的还有忠州刺史李宜,白居易曾写过一诗“故情周匝向交亲,新茗分张及病身。红纸一封书后信,绿芽十片火前春。汤添勺水煎鱼眼,末下刀圭搅麯尘。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白居易说,李宜的茶不送给别人,先给我,主要是因为我是懂茶的人。我倒认为,那是白诗人有才华,诗动中华,句扬盛唐吧。到老了,白居易还是写茶诗来着。“老来齿衰嫌桔酸,病来肺渴觉茶香。”,他把茶当作保健品了。
最早的古人是把茶当药的。神农尝百草就是把茶命名为“查”,当作一种药物。后来流行开来,主要是茶有依赖性,有提神保健功用,茶与烟草、咖啡、可可、海洛因一样,都是易成瘾的毒品,只不过茶是利大于弊,有益健康之物。唐代人还玩茶宴,因为佛教兴起,寺院推广,有权人,有钱人,贵族们,上层社会搞个宴会,大家一起来喝茶。使用高级茶叶,名贵茶具,大家聚会了,说一说茶,泡茶的水也要用名泉、山泉之水,所以才有了陆羽的《茶经》。这种茶主要是社交功能,类似今天的饭局了,可见唐代时候,人们交际不仅仅是饭局,还有茶局。这会子,大家已经不“水厄”了,而是好茶共赏共品,还有点装“BIG”的意思,很有范儿。但唐时喝茶要加很多调料,葱、姜、米、面、糖、香菜,这茶简直就是一种食品,我很难想象如此之茶如何下口,所以鸿渐先生才要专门出一本专著来倡导大家喝散茶、喝清茶,普及茶文化,倡导茶引用,但他那是非主流。
即便是宋代,也没几个人听他的,宋代茶开始有了文化,皇帝和文人推广。宋代是团茶,玩的是斗茶,唐人煎茶,宋人煮茶,宋人用的是饼茶,当时人觉得茶苦,就加薄荷、盐、红枣,最有名的是龙凤团茶。宋代才子皇帝赵佶,曾在自己的茶书里写到,“岁造建溪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团茶,是采集茶的鲜叶制成的团状茶,有鲜美的考究的龙凤纹饰,发明者丁谓,开拓者蔡襄。丁谓是个小人,但是个比较有能力的小人,此人善于溜须,也善于翻脸。但作诗作文,办事还是有自己一套。龙凤小团茶是蔡襄发明的,他曾担任福建转运使,作为一名书法家、文化人,他的团茶小巧,外形更精美,形状更多样,市场价卖到了黄金二两,连欧阳修都欣赏不已。
宋人流行斗茶,苏东坡有诗为证:“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磨成不敢付童仆,自看雪乳生玑珠。”、“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苏轼是斗茶、玩茶、品茶的高人呐。斗茶用的是黑色的瓷器,便于观看茶沫、茶水。苏轼写的雪乳、雪沫,是茶沫泛起的幻象。宋人斗茶讲究器皿、泡茶、点茶、分茶等手法,在茶水里浮泛起山水、水墨等意趣,互相比较,和斗鸡、斗狗类似。宋代文人、士大夫四闲,茶、琴、香、画,斗茶是一件有文化素养,文艺情趣的雅事。宋代著名皇帝宋徽宗,钦定钧窑为官窑,崇尚青黑茶碗、兔毫盏,这等茶具现在还为一些茶人所推崇。他的目的是方便观赏茶面上的白沫,是为“云脚”、“粥面”,宋人点茶,先把茶叶磨成细末,再用竹制的茶筅,来点茶,对于宋人而言,理学盛行,万物存在天理,刹那即是永恒。人生在于完成和实现的过程,在于当下,在于你去完成,所以茶是一种自我实现和寻找的过程,不仅仅是诗情和画意。
明代朱元璋废除团茶,改兴散茶、清茶,茶开始用泡,和今天类似。朱元璋的本意是与民休息,吸取宋亡的教训,但其中也有推行清饮的意图。他的儿子朱权,也就是《明朝那些事儿》的宁王。晚年好茶慕道,主张淡泊清净,自命为清客。亦可能是对残酷世事和政治斗争的厌倦,亦是为自保苟全于高压政治的一种委屈活法。但更可能真得是心态磨砺修炼于一茶一水之中了。“鸾俦鹤侣,骚人羽客,皆能自绝尘境,栖神物外,不伍于世流,不污于时俗。或会于泉石之间,或处于松竹之下,或对皓月清风,或坐明窗静牖,乃与客清谈欵话,探虚玄而参造化,清心神而出尘表。”,看到这样的句子,真要疑心朱权王爷已然成了神仙,朱权大力推行父亲立下的清茶规矩,晚年成了一个茶文化专家,留下了茶书专著。只可惜他的后代,没好好读这书,还是忍不住要造反。明人尚白瓷,景德镇瓷器于此时,大行于世。
到了清代,泡茶流行,散茶大行。七大茶系诞生,绿茶、红茶、黄茶、黑茶、白茶、花茶、青茶全部出现。中国主要茶区和名茶都在清朝定格,清代的饮茶和我们今天喝茶,亦无太大区别。清代人喝茶很风雅,很有情趣,其品味格调很高。清人郑板桥就写过不少茶联,“墨兰数枝宣德纸,苦茗一杯成化窑。”,这里的苦茶和成化年间的瓷器,审美情趣和今人差不多。而“汲来江水煮新茗,买尽青山作画屏。”,这样的诗,反映清代文人的禅趣、画意,用江水、活水、尚新茶、绿茶,与今人无异。“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用竹叶煮茶叶,意趣高雅,富有格调。用松根烹菜根,有安贫乐道之意,松竹贵而有节,是操守的象征。咬得菜根,百事可为,喝着茶叶,百事可乐。郑板桥作为清人,在茶里不仅是清闲,也有着儒家的入世、励志意味。
俱往矣,古人多少风雅事,万千皆在茶中啊。
邹剑川,湖北随州人,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系、华中科技大学新闻系,华中科技大学EMBA结业。常用笔名网名苏白、现代印象、ezzoujc等。全媒体作家、全媒体策划人、全媒体新闻人、美食旅游家、历史考古学家、探险家、摄影师、文学、新闻、图片作品见诸于余家报刊、杂志、网站,著有图书多部,获得多个省部级以上文学、写作、营销、策划奖项。业余应邀曾任现任多家知名文学写作网站、报业集团官方论坛版主、多家图书、影视、广告、公关、新媒体运营公司高管。
选稿:苏白传媒、昆德拉传媒CEO、总编审,未来趋势CEO、总策划邹剑川
选自苏白传媒、未来趋势、花山文艺联合出品美食茶文化随笔图书《不过一盏茶》,我公司及其关联公司拥有独家版权。
发稿运营:苏白传媒本部办公室(市场部)总经理助理、新媒体高级运营经理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