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导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主持人、高级购物专家、新闻评论员沈泽
各位宝宝们,在进行直播活动中,怎么样才能让自己“不哭”?那就要明白有些“红线”是绝对不能触碰的,否则就会面临巨额罚款,封镜、限流,甚至法律制裁,得不偿失。
一、不能使用绝对化用语
比如“最”字,最好、最佳、最甜、国家级、最高级等属于绝对化、极限化用语,而且很可能还涉嫌虚假宣传和虚假信息。还有“全网最低价”,这种贬低别人的服务也是有问题的。再有数字类的,“第一”“%”“首个、首位、首次”等也不要用。
当然,哪些客观存在的、公认的事实,以及法律法规认可的一些特殊的奖项和标准,如“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等这些是可以说的。
二、不要使用国家、政府的名义
在没有授权的情况下,直播中所用的材料、语言等,不能用国旗、国徽,视频元素包括音频元素当中不要使用国歌、人民币。
需要注意的是,机关、政府的工作人员在进行公益直播比如“助农直播”中,直接关联到某个企业商家或品牌,其实不太恰当,但可以讲这个特产的风味、历史、传承、做法、吃法,这就属于在帮扶,这没有任何问题的。不要轻易成为代言人,否则就要受到相关约束。
三、不能有虚假信息、虚假宣传、虚假广告
包括性能、用途、荣誉虚假,虚构效果都不行。还有就是不能因为传播假的,不实,不可查证、没有依据的内容误导、欺骗、影响了别人的消费和购买的行为。
具体来说,食品不能当药卖,不可使用医疗用语。没有认证的话,不能去说,而且在说的过程当中,要把相关的证明性文件展示,让大家看到、听到,这一点都是非常重要。
保健品同样不能当药卖。有蓝帽子说明是经过认证的,是保健品,但是不能把蓝帽子解释为有蓝帽子就一定有某些效果,这是属于虚假宣传。还有“无任何毒副作用”“天然的就是安全的”的绝对话,使用国家机关包括科研学术专家的名义去推荐,都是不行的。
保健品要按照批文上、瓶身上的真实信息去说,而且很多保健品会有禁忌人群,我们需要做到明确的提示、客观的解释。
另外对于乳制品做推荐时,一定不要和母乳对比,不要说“乳制品能够替代母乳”。不能夸大、要客观。
四、使用资料要有来源、要真实
资料一定要有出处、有来源、要真实。然后,要看这个数据,是不是官方公开都可以用的。如果没有授权,可能还要取得别人的同意和授权。特别是在展示相关专利时,要把专利号和专利有关的信息展示给大家。如果只是空口白牙,或者这个专利本身过期,就很恶劣。
五、比较时要有理有据
比较时要有理有据,说别的品牌是“假货”也有法律风险。不要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不能拿人家的短处片面夸张。
六、对有价值类的商品要注意
对有价值类的商品,不要说升值、保值,也不能做无风险承诺。比如说黄金、珠宝、首饰等。
七、化妆品推荐要真实、合法
化妆品推荐要真实、合法,不能称药品。不能明示或暗示产品具有医疗作用。不得含有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或者误导消费者。
祛斑、美白、防晒等属于特殊用途,主播在接到相关产品时,一定要核查其有无特殊用途方面的注册和备案。如果没有,就不可以说。
八、低俗互动不能有
用适当的手法促进消费者选购商品是可以的,但是,用诸如“99块钱三双,不能卖,不播了”“你们这不是逼我们吗?不是让我们赔的血本无归吗?”“你来了我这个地方,我说了算”“全世界只有最后的一百个了”等这种低俗、虚假的手法和桥段是不行的。还有攻击、诋毁、辱骂、骚扰方式也不可以。直播过程当中也不能展示吸烟,不要谈及涉性等三俗话题,也不要通过图片、动作、语言做性暗示。
九、酒水推荐过程中忌饮酒
酒水推荐过程当中,不要出现喝酒,甚至饮酒动作。品牌名称不能随意删减。不要轻易说年份酒三个字。只有经过认证了,有统一标准了,才能讲。不能有封建迷信的说法,如说“喝这个帝王般的享受,皇帝般的享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