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错药”不是小事情,可见给患者发药可一点不能疏忽。这件看似简单的工作,实则相当繁琐,在患者拿着处方取药的背后,是专业药师们一丝不苟的默默奉献。今年,在医院诞生医院药房用药架,帮了药师的大忙,并荣获市总工会“五小活动”小创新。它究竟有什么本领?对此,记者采访了该项小创新的发明者,医院药学科副科长——程心旺。
搬运瓶瓶罐罐太麻烦?
让药架子“动”起来!
“作为药师,得把药房当作家。”程心旺说,他出生于医学世家,父母、祖父皆从医,顺其自然便走上了这条充满药香的人生之路。药师与医生、护士分工不同,鲜少“抛头露面”,常因此被外行人忽略。但从某种角度来说,药师的工作其实举足轻重——抓药是治疗的一道重要“关卡”,不容疏忽,少发、错发等都会造成严重后果。
常人想不到的是,除保证自己不失误外,给医生“纠错”也是他们的职责。“术业有专攻。药物种类繁多且成分复杂,难保医生会偶尔‘顾此失彼’,所以药师的把关十分重要。”程心旺介绍到,药师需审核处方服药是否产生不良后果,确保安全有效后再发放到患者手上。“在采取电子处方前,不少人都好奇药师到底能不能看懂医生的字儿。其实对我们来说,看习惯了都一样,这大概就是‘拍档’间的默契吧!”程心旺风趣地说。
除了医生,药师还有一个天天都要与之打交道的“黄金拍档”,那就是药架。据介绍,在医院的药房里,大部分药品是分门别类收纳的。为保障药师的专业性,取药窗口通常根据科室叫号,如“某科室统一到某窗口拿”,该窗口也会安排相关科室的药师抓药。但因为排班不同,不同科室的药师需要在不同的取药窗口间“轮转”,有时会离本科室的药架很远,大大影响了抓药效率。
“每名药师都有各自的专业倾向,对于本科室的药品更加熟悉。”程心旺介绍道。看来,想保障抓药取药的效率,就必须得有东西“动一动”。如果“动”人,势必将扰乱药师们的排班秩序,轻则耽搁时间,重则耽搁治疗。如果“动”药,经常的搬运瓶瓶罐罐不但麻烦,而且易碎。但是,如果让药架“动起来”呢?
从一晚上到一小时
再也不愁药物“搬家”
程心旺告诉记者,这个想法,他两三年前就有了。其实药房的同事们都想到过,只是缺乏实践的精力与时间。近年来,调任药学科副科长后,程心旺得以专注药房事务,第一件事就想到要将其化为现实。
在实际的研发操作中,他意识到许多情况与构想不尽相同。如接轴时,就得全方位考虑药品的重量与多少等物理承重方面的问题。这本不是程心旺的专业,但为了实现大家共同的期望,他硬着头皮画设计图、选零件组装……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不断重复中,终于医院药房用药架。
当药架“长”出“小轮胎”动了起来,是什么样的?这种便于移动的药架给出答案:该药架的主架内部设置并滑动连接了若干药柜,主架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底架、安装架、滚轮和滑杆。当对药架进行移动时,只需将连接轴从一侧滑杆拉出,安装架便会通过连接轴沿着底架向下展开,其底端的滚轮即可支撑主架,形成稳定的“小轮胎”,尽职尽责地做起“搬运”工作。值得一提的是,若在取药完毕后松开药柜把手,主架里的药柜还会自动收回归位,十足便利。
(滚轮展开前)
(滚轮展开后)
“以往大概七八天便不得不改变一次药房格局,所有同事齐齐出动给瓶瓶罐罐‘搬家’,药品太多,拿掉了、放错了、被当作垃圾扫走,都是时常发生的事儿。更不用说换一次得花费一个下午或一个晚上的时间。下午换影响患者取药,晚上换又影响大家休息。”程心旺说,如今,药架会自己“走路”了,一小时不到,药品们就能“搬家”完毕,药师们再也不用为此犯愁。
据了解,目前医院已部分采用了该药架,但这项小创造仍未被广泛推广。“还存在很多有待改进的问题,如有时轮子莫名其妙就滚不动了。”程心旺笑着解释道,如果时间精力允许,他会继续改进。医院情况不同,医院的药师不分科室,没有变更药架的需求,它也派不上用场。因此程心旺期望,医院药房用药架能够更多地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将这种灵活变通的思路,带往医疗行业的更多地方。
上游新闻喻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