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要彩礼,不得不说说蒲松龄《聊斋志异》里的《白秋练》。故事中有个老白精,膝下一女,堪称绝色。在对待彩礼这事儿上,这个“老妖精”就处理得相当高明,令人佩服。
书中,老白骥精共出场五次,一次比一次剽悍,次次直指人心。
丈母娘初登场,开口一句,惊煞旁人
这个精彩的故事,要从北方一慕姓人家说起。慕是个商人,满肚子的小算盘。慕家少爷名唤蟾宫,“聪惠喜读”,是个文艺小青年。但慕老爷重利,觉得吟诗作赋十分迂腐,非让儿子辍学经商,跟自己跑楚地进货去。
天性难违,慕蟾宫还是偷偷趁着老爹不在,就“执卷哦诗,音节铿锵”。俊俏书生读得过瘾,却不想窗外有耳,听得心摇神曳。此何人哉?正是老白骥精的女儿,名唤白秋练,是个十五六岁的“倾城之姝”。
又过了两三日,傍晚时分,慕家的船只夜泊于洞庭湖滨。慕上岸喝酒去了,留下儿子看船。此时,老白骥精悄然登场,见了慕蟾宫开口一句:哎呀,你小子可杀了我闺女了!
啥意思?此处的“杀”字,就类似如今迷弟们挂在嘴边那句“姐姐杀我”。迷上了,可要了命了!慕蟾宫大惊,连忙问咋回事啊?老白骥精立刻告知原委。
她说:我姓白,家中有个小女儿,颇解文字。那天在武昌听到你吟诗后,可不得了咯!从此日思夜想,“至绝眠餐”。白老太太接着说:我女儿不吃不睡,眼看着就要活不下去了。你赶紧把她给娶了吧,万万不能拒绝啊!
白这第一次出场,就非同小可。她是来干嘛的?是替女儿来要爱要婚约的。别忘了这可是在封建礼教如重重枷锁的年代啊。简单一句话,白老太对女儿的拳拳爱心呼之欲出。
面对准丈母娘的率直,慕蟾宫倒犹豫了。虽然憧憬佳人,但又恐父亲责骂,不敢做主。白老太生气了:咋地了?这天下的婚姻,女追男还有不成的?今天老太太我自己来提媒,反被你拒了,“耻孰甚焉!”哼,你们就甭想回家了!
小慕还是了解父亲的。待慕老爷回来,他把事情委婉地这么一说,低眉垂首等待父亲发话。果然,父亲一则顾虑女方家远,二则嫌弃女子怀春,压根就不想答应这门亲事。
这事,按理说就这么过去了。可他们夜泊之处,忽然沙碛涌起,船走不了了。慕老爷无法,只好把儿子留下看船,自己先回老家去了。此时,慕蟾宫是又喜又悔。喜的是终于有机会见美人了,悔的是当初忘了问白家住哪里了。
接下来,白老太第二次出场。这一次,更是惊世骇俗。
丈母娘再登场,给了女儿最珍贵的生命自主权
天色将晚,慕蟾宫正在船上懊恼地抓耳挠腮。忽然间,白老太和一个小丫鬟扶着白秋练来了。白老太进门后没打招呼,把女儿扶进屋,直接就躺床上了。然后撂下一句话:“人病至此,莫高枕作无事者!”然后,气呼呼的就走了。
慕蟾宫心中大喜,赶紧移灯来看。但见白秋练“病态含娇,秋波自留”,娇怯怯羞答答浅笑嫣然。慕蟾宫见此番情态,心头犹如一万只小鹿在乱撞,只想扑上去一把抱住。
好在慕公子也算风雅之人,怜惜秋练病弱。于是改为“探手于怀,接月函为戏”。月函,就是舌头的意思。青春男女,意乱神迷,场面也是颇为香艳了。
白秋练又说:郎君呀,请为我吟诵王建的罗衣叶叶吧,要读三遍哦。
慕蟾宫岂有不从之理?刚诵读两遍,白秋练就起身道:“妾愈矣!”再读,便开始“娇颤相和”。慕蟾宫又惊又喜,竟得如此知己佳人,不觉心魂荡漾,“遂灭烛共寝。”
蒲翁用寥寥数语,活画出一对初尝风月的年轻男女,情投意合温柔缱绻,真可谓布衾生香芙蓉帐暖,一夜春宵至天明。
第二天一大早,白老太就赶来了。但见女儿凝妆欢坐,欣喜不已。既已病愈,母亲就要带女儿回去,白秋练羞答答红着脸,低头不语。白老太怎会看不懂女儿这肢体语言?她爱怜地对女儿说:你既乐意跟这小子在一起,那就由你自行其是罢了。老太太说完又走了。
白老太这一来一走,颇耐人寻味。作为母亲,她深知女儿品性,也相信女儿的选择,她看似放任的态度,实则是给了女儿最宝贵的生命自主权。相比那个年代逼迫儿女婚嫁的父母,不晓得要高出多少倍。
这一对年轻人,爱得如火如荼,萌生了长相厮守之心。但等待他们的,将是一段坎坷路途。
丈母娘三登场,俩亲家博弈,高下立现
慕老爷回来了。慕蟾宫告知了父亲他与白秋练的事。慕老爷果然是个老江湖,一面痛骂儿子,一面立刻“细审舟中财物”,发现并无亏损之后,怒气才渐渐消了。
慕蟾宫一看父亲这态度,婚事渺茫无望,心内很是忧伤。回老家后,日思夜想,很快就病倒了,怎么医治都不见好转。慕蟾宫偷偷告知母亲,我的病“唯有秋练”可治。慕老爷开始不信,后来看儿子越加病体支离,这才慌了神,只得带儿子再次奔赴楚地。
到了洞庭,把船停在故处,却遍寻不见白老太,慕老爷急得心急火燎。一日忽见白老太摇着船过来了。慕老爷赶紧登舟,窥见白秋练端坐舟内,心中窃喜儿子有救了。但他仍然不愿结这门亲事。
在慕老爷看来,白家不过是个水里讨生活的浮家泛宅,门不当户不对的,给儿子治治病无妨,结亲还是算了吧。
慕老爷这点心思,白老太焉能不知?好嘛,你这是拿我家宝贝闺女当药使呢?哼,“婚无成约,弗许。”又不是你慕家的媳妇儿,凭啥给你儿子“解其沉疴”?我们不去!
慕老爷没了辙,不知如何是好。两人的交锋,慕家明显败下阵来。可躲在一旁偷听的白秋练闻言“眦泪欲堕”。白老太疼闺女,心一下就软了。所以女人啊,你的名字不叫弱者,叫多情,多情则多伤啊。
当天夜里,白秋练来了,扑倒在慕蟾宫榻前,哭得呜呜咽咽。怎么就病成了这样?让我为你也吟诵一回王建的罗衣叶叶吧。慕蟾宫挣扎着说:试为我吟“杨柳千条尽向西”吧。
白秋练樱口轻启,才读一遍,慕蟾宫便觉神清气爽。又烦请佳人唱一曲《采莲子》中“菡萏香连十顷陂”,刚唱完一阕,慕蟾宫就一跃而起:“小生何尝病哉!”一把就将日思夜念的白秋练揽入了怀中。
然而,慕老爷还是不答应这门亲事。慕蟾宫落落寡欢,倒是白秋练自有主意。她说:天下商贾皆重利,那我就施展一番手段,不怕你爹不把我“视为佳妇”。果然,慕老爷依白秋练所言去进货,回到老家后狠狠赚了一笔。
这下,慕老头服了。这哪里是个贫贱人家的姑娘啊?这分明就是财神爷啊!于是,毫不犹豫,准备好了银子就一路向南,赶着上门提亲去了。
可是这慕家出尔反尔,人家白老太能痛快答应吗?
丈母娘四登场,对待彩礼,洒脱自重
慕老爷带着儿子,又来到了楚地。在洞庭湖滨来回逡巡,好几天都不见白家老太的身影。又过了数日,终于看见老太太泊舟柳下。慕老爷赶忙跑上前,把彩礼奉上。
可白老太是何态度呢?原文中说:“媪悉不受,但涓吉送女过舟。”啥意思?彩礼我分文不取,选个黄道吉日吧,我把闺女送你家去。
看看人家白老太,这当娘的一心想的,只有女儿的幸福。跟处处算计的慕老爷相比,高下不言而喻。
白秋练自幼跟着母亲,在洞庭上以水为家,如今女儿远嫁,白老太的心情可想而知。相依为命的一对母女,从此山远水阔,几多不舍几多担忧?但白老太从未拦阻。
她目送着女儿的背影渐行渐远,全部依恋都化作祝福。只要女儿过得好,我纵使只身一人漂泊湖上又如何?此番深情,令人泪目。可更令人震撼的,还在后面呢。
丈母娘五登场,响当当的品格光彩照人
这最后一次,白老太虽是间接出场,却光彩熠熠。
白秋练随夫君到北方后,生活美满,俩夫妻还生了一个儿子。白秋练每餐吃饭,都要用洞庭的湖水,当做酱醋蘸着吃。公公南行时,必为她带几坛湖水回去。
白秋练在慕家因为“异能”,被公婆视若珍宝,慕家也愈加发达。但有一日,白秋练忽然涕泪俱下,嚷着要回家。慕蟾宫疼老婆,自然不敢怠慢,赶紧安排行程入楚。
到了洞庭湖,却不见白老太行踪,白秋练“扣舷呼母,神形丧失”。慕蟾宫赶紧沿着湖滨四处打听。忽见有人钓起一只大白骥,慕蟾宫赶上去看,只见“巨物也,形全类人,乳阴皆具。”回家后,就将此事告知了老婆。
闻听此言,白秋练脸色大变。她求夫君拿银子去放生,若是不肯,“妾即投湖水死耳!”慕蟾宫吓得够呛,也不问什么缘由了,总之听老婆的话就对了。他瞒着父亲,盗金以赎之。回家后,白秋练面露愧色,实言相告了自己的身世。
她说,夫君放生的那只白骥,就是我的娘亲,在龙宫里当个小官。近日龙王要选妃子,听众人说我生得美,就下令让娘亲把我交上去。娘亲坦陈我已嫁人,不能进宫。龙王大怒,下令把娘放逐南滨,要活活饿死她。今日虽被你救下一条性命,但活罪难免,还须夫君你去为我做一件事。
白秋练说到这儿,眼睛直视慕蟾宫,决绝道:如以异类见憎,那么儿子给你,我走。我去给老龙王做妃子,龙宫的富贵,未必不百倍于你家。
白秋练没有看错人,慕蟾宫果然是有情郎。非但没有丝毫厌弃,还立刻按白秋练所言,去找一个跛脚道士。道士一瘸一拐来了,慕蟾宫倒头便拜。道士不理他,他就爬起来跟上。道士跳进水中,蟾宫二话不说就来了个泰坦尼克式的“你跳,我也跳。”
道士感其诚意,回头问他:小子,你想求我干啥呀?慕蟾宫赶紧秉明事由。道士闻言笑道:“此物殊风雅,老龙何得荒淫!”遂掏出笔,草书一个大大的“免”字,白老太这才化险为夷。
罹难的白老太,在这一次出场中,简直光彩照人。作为母亲,她对女儿的挚爱,令人热泪盈眶。为了女儿的幸福,利诱威逼又奈我何?要女儿不给,要命倒有一条。我在这只老白骥精身上,读出了“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慷慨气概。令人叹服!
读及此,想到慕老爷百般算计后备彩礼来下聘,就颇有些讽刺意味了。要论富贵荣华,你区区一个商贾之家,怎可与龙宫相提并论?人家白骥精母女,压根就没为财富地位所惑过。她们要的,是一份“真心”。
作为白老太,女儿遇见真爱,为娘我就一心成全。替你安排打点,让你体体面面嫁得如意郎君。你要远嫁,为娘纵万般不舍也目送你远去,只盼你过得幸福。顶头上司来威胁,为娘哪怕丢了性命,也要竭力护你周全。
白秋练啊白秋练,有母若此,尔何等幸运!白老太这样的娘,不知会让多少重男轻女、拿女儿换高价彩礼的为人母者为之汗颜!
这母女俩情深义重,也明眼善辨,会识人。慕蟾宫果然不错,有情有义。此三人虽非同类,但诚心赤胆,感人至深。
但让人失望的,总是人啊。此后数年,慕老爷跑去南方旅游,数月未归。把给儿媳带的洞庭湖水,忘到了九霄云外。结果,白秋练日夜喘急,数日后,“奄然遂毙”。
好在有秘法,死后复生。但那以后,“每思南旋”,日思夜想着那一方缥缈的洞庭,惦念着只身泛舟湖上的老母亲。再后来,慕老爷去世,慕蟾宫遵从妻子心愿,携家带口“迁于楚”。白老太终可得承欢膝下,颐养天年了。
至此,故事结束。皆大欢喜。慕蟾宫安住在妖精丈母娘家,跟妖精老婆和“混血”儿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我想,这也是作者对纯善之人的美好祝福吧。
蒲松龄先生的《聊斋志异》中,满篇皆是鬼狐神妖。偏偏这些个性卓然的妖精们,又常常比人更有人情味,细思之,真有趣得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