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A万商大会之所以把主题聚焦于“为职业种植者赋能”,就是因为职业种植者是作物生态圈的中心,能够吸引和整合农业产业链上的所有资源,这个链条上的所有环节都是在围绕职业种植者做市场工作。
但是,在BAA万商大会地推期间,我们发现有一个群体里的很多人对“职业种植者”这个词表现得并不亲切。在他们看来,职业种植者不但不是他们“碗里的菜”,还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渠道终端,让他们的日子越过越紧巴,所以又爱又恨。
这也许他们对职业种植者的理解不同吧,可能他们理解的种业种植者都是一些几百上千亩的种植大户,因为规模大,这些大户更愿意直接对接厂家或者大的平台,低价拿到产品,所以会让零售商的心里别扭。
其实不然,职业种植者顾名思义就是“把种植当成职业”的人,大户当然是,但是那些种植不到十亩,或者几十亩的种植户也是职业种植者。而一些看起来种了上千亩,实际上只是一些资本投机者,这些人不一定算得上职业种植者。所以个人认为,只要是在农业这个行业有情怀、下功夫的种植者都是值得尊敬的职业种植者。
不过,什么都不是绝对的,有的零售商对职业种植者不但认识深刻,而且对当地职业种植者的掌控力也特别强,有的零售店甚至为职业种植者量身打造了最适合他们的作物解决方案和全程技术服务跟踪模式,着实让人敬佩!
下面是BAA地推调研在南宁周边县、镇走访近百家零售店后,一些零售商代表的心声,说的很实在,也值得深思。
“最不愿意和那些大户做生意”
时间:7月11日上午
走访地点:南宁市江宁区延安镇
被采访人:零售商*振忠
*振忠在延安镇上做农资25年了,他现在切身的感受就是快做不下去了。
“10年前,我这个店里的生意好的不得了,产品到了以后根本不用什么推销,几天之内就能被一抢而空。不光是我们镇上的农户来我这里,周边好几个镇的农户只要听说我这里的药、肥到了,下着雨都会来店里拉。”
*振忠说,那个时候的生意就是躺着做,一年上百万销售根本不是问题,不分什么职业种植者啊,有产品就是爷。但是从年开始,他的生意开始走下坡路,直到今天也没有找到什么良策。他把原因归到了所谓的职业种植者也就是种植大户的身上。
“从年开始,种植甘蔗、柑橘的大户越来越多,农户的地都让他们承包走了,找他们谈农资,告诉我他们从厂家买完产品了,然看都不看我一眼,你说还谈什么合作啊?”
其实,老*说的都是实情,但是他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在他看来,这十来年种植大户的崛起让他失去了大部分的生意。当记者问他为什么不把生意做到田间地头,从技术服务入手,为种植户做一些实验田,开一些观摩会之类的事情啊?老*的回答更干脆:“我不会啊!”
四个字看透了老*的“生意经”,也总结了他有今天这种结局的原因。如果他的思维还是继续维持在十年前,可能连愿意和他合作上厂商都快没有了。不过,令我们感到奇怪的是,*振忠倒是愿意去万商大会上看看,一是想找点产品,二是想看看别人怎么做的。难道真的想通了?
时间:7月10日下午
走访地点:抚馁县山圩镇
被采访人:零售商覃明新
覃明新说,他现在不能听别人说种植大户,提到就烦。这是为啥呢?
“前几年,镇里几个种植柑橘在亩以上的种植户主动找到我,让我出种植方案,谈合作。我想既然生意找上门了,到手的鸭子总不能再放跑了吧,我没有犹豫就合作了。可是我绝没想到这一下被坑坏了……”
覃明新说,因为这几位大户和他都是朋友和熟人,当年就赊给了他们近百万的农资,说好了年底给。到了年底去要账,一分钱也没有要回来,几位大户央求他,承诺他卖果后给钱。结果他没有想到的是,这几位种植大户也是倒霉,正赶上前两年柑橘价格行情不好,什么承诺都没有用了。
“眼看着他们没有挣钱,还赔了,到现在连一半的款都没有回来,急死人!”覃明新说,就这一次赊账让他记一辈子,种植大户的生意坚决不能做,风险太大。
“我们也是在为职业种植者赋能!”
时间:7月12日晚上
走访地点:大新县
拜访对象:珍珠泉复合肥直销处梁老板
“近两年,职业种植者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这是我国农业进步的表现,对我们来说也是件好事。我们更加愿意和职业种植者合作,因为他们的素质相对较高,对新兴事物的接受程度也更高。”梁老板说。
梁老板今年38岁,正值壮年,从事农资销售已十年有余。
交流中,梁老板对BAA万商大会透露出浓厚的兴趣,同时也向记者表述了他对行业的认识。他认为,随着国家各项*策的持续增压,农资生产企业被迫将产品向生态环保型转型,各类新品层出不穷,这对农资经销商来说是个机遇。
“在传统肥料价格透明、利润薄弱的背景下,新型肥料和特种肥料如井喷式涌现,冲击了传统肥料市场,为市场带来了新气象,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市场空间。”他说。
他还告诉记者,新型产品的推广具有难度,但职业种植者的出现,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新品的推广难度。职业种植者对行业基本都具有一定的认知,相对于传统农民而言,他们更具魄力,也有强烈的求知欲,具有主动学习和敢于尝试的态度。在这种情况下,与职业种植者的沟通就显得更加顺畅。当然,职业种植者对服务的要求也更加迫切,这对经销商而言也是一种倒逼。面对职业种植者的各种需求,经销商需要更加专业的技术、更加出色的产品和更加全面的服务来应对。
时间:7月10日下午
走访地点:南宁市山圩镇
拜访对象:二十多家农资经销商
在山圩镇我们先后走访了本地的农资市场和二十多家农资零售店。大部分是国内一些顶尖化肥企业的经销商,还有少部分是当地小厂家的经销商。
根据走访了解,山圩镇周围主要以柑橘和甘蔗两种经作物为主,种植户往往以周边村庄为集体,种植面积在五十亩到几百亩之间。经销商的主要服务对象就是这些以村庄为单位的种植户。
据他们说,当前肥料市场行情并不稳定,由于柑橘,沃柑这几年犹如过山车一般的价格走向以及市场过剩的原因,导致相关肥料的销售情况时好时坏,无法把控。不过,这些种植户对职业种植者的理解让人感到佩服,他们一致认为,在目前的形势下,零售商肯定要想尽一切办法为职业种植者服务,因为,在广西目前的种植结构下,职业种植者只会越来越多,如果不能服务好他们,生意也就没法做了。
采访中,当地一部分经销商对于我们召开的万商大会有浓厚的兴趣。其中一位小型门店的男店主,年龄大概在六十岁左右,告诉我们他每一年都会去参加广西省内举办的农资相关会议,想要见识一些新产品,了解一些当地的市场走向,以此来规划店铺之后的产品进货计划。
有的得过且过,有的寻求变革
时间:7月11日上午
走访地点:南宁市延安镇
拜访对象:十几家农资经销商等
位于南宁市周边的延安镇零售商并不算多,但非常集中。相比于其他较为大一点的镇,与之不同的是延安镇的零售商更多卖的是较为知名的大品牌,类似史丹利、沃夫特、施可丰、撒可富等。
大多数较小规模店铺的老板对新的机遇和新农资信息的接收所呈现出的情绪并不高涨,对于农资行业的发展前景,不自信,也不愿轻易相信。他们对于新信息的索取和农资新血液的流入,所持的态度如同这家镇上的小半数农资经销商的店门一样——紧紧封闭
当然,再小的镇也有这个地区内做得不错的大拿。门头装修醒目有排面,店内干净整洁,货物归放有序……越是做大做强的店,越是愿意对新信息展现出浓厚的兴趣,放下手机看着你的双眼饶有兴致的听你说两句,而非置若罔闻。
时间:7月11日
走访地点:南宁市江宁区东门镇
拜访对象:二十多家农资经销商
东门镇的位于扶绥县的南部,作为国家重要的制糖基地,有着广袤的甘蔗种植园。在这里,我们先后走访了当地的农资市场和二十多家农资经销商。
通过走访,我们了解到东门镇附近的主要经作物就是甘蔗和桉树。但是由于甘蔗的利润价值下滑,加上这两年广西的柑橘,沃柑热的形势,有些种植大户放弃了甘蔗转而进*柑橘市场。
走访镇中一家三十多年的农资老店时,老板告诉我们,这两年当地的农资市场十分混乱,由于毗邻越南,一些价格低廉的大田作物被运送到广西市场。巨大的价格优势对广西大田作物的市场产生了近乎毁灭性的冲击,众多大田作物种植户纷纷投入到柑橘,沃柑的阵营中。这同时也加剧了沃柑,柑橘市场的过剩程度,导致柑橘,沃柑大批量滞销,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