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考试倒计时
特为大家整理的是执业药师中药三科的重要考点
希望对大家的备考学习有所帮助!
中药(一)
?考点1:药物的升降浮沉
白前能祛痰降气,善治肺实咳喘、痰多气逆,故性属沉降;桔梗能开提肺气、宣肺利咽,善治咳嗽痰多、咽痛音哑,故性属升浮;胖大海既能清宣肺气、利咽而具升浮之性,又能清热解毒、通便而具沉降之性;前胡既能降气祛痰而显沉降性,又能宣散风热而显升浮性。
?考点2:五味副作用
①酸味、涩味:大多能收敛邪气,凡邪未尽之证均当慎用;
②苦味:大多能伤津、伐胃,津液大伤及脾胃虚弱者不宜大量用;
③辛味:大多能耗气伤阴,气虚阴亏者慎用;
④咸味:有的咸味药,能泻下通肠,脾虚便溏者慎用;
⑤甘味:大多能腻膈碍胃,令人中满,凡湿阻、食积、中满气滞者慎用。
?考点3:药品标准组成
《中国药典》,部/局颁标准,进口药材标准,药品注册标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中药材标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企业标准。
?考点4:臣药
①辅助君药加强对主病和主证的治疗;
②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
?考点5:佐药
①佐助药:加强君、臣药治疗作用,直接治疗次要兼证;
②佐制药:除去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烈性;
③反佐药:与君药药性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
?考点6:道地药材
①川药(主产于四川、西藏地区):①带“川”字的:川贝母、川芎、川乌(附子)、川牛膝、川楝子、川楝皮、川续断;②*柏、花椒、五倍子、厚朴等;
②云药(主产于云南地区):三七、重楼、木香;
③贵药(主产于贵州):天麻、*精、吴茱萸、杜仲、天冬;
④怀药(主产于河南):金银花、地*、牛膝、山药、菊花。
?考点7:药物采收期特例
①牡丹皮三年生采收最佳,人参六年生采收最佳;
②夏季采收(根及根茎类):浙贝母、延胡索、半夏、太子参;
③全年采收(茎木类):苏木、降香、沉香;
④秋冬采收(叶类):桑叶。
?考点8:产地加工需发汗药物
厚朴、杜仲、玄参、续断、茯苓。
?考点9:物质提取方法
①浸渍法、渗漉法:不需要加热;
②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具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且难溶或不溶于水的化学成分。如莪术油、薄荷油;
③升华法:提取樟脑、咖啡因。
?考点10:物质分离方法
①大孔吸附树脂:氢键吸附、分子筛原理;
②聚酰胺吸附色谱:氢键吸附。
?考点11:物质鉴定方法
①质谱法:确定分子量及求算分子式和提供其他结构信息;
②红外光谱法:确定官能团;③紫外光谱法:确定共轭结构;
④核磁共振法。
?考点12:生物碱化学结构
?考点13:含生物碱药物
麻*、天仙子、马钱子、苦参、山豆根、*连、雷公藤、防己、川乌、洋金花、延胡索、千里光。
?考点14:具有别名的生物碱
士的宁又名番木鳖碱;延胡索乙素又名四氢巴马汀;莨菪碱又名阿托品。
?考点15:个别生物碱药理作用
苦参总生物碱具有抗肿瘤、抗病原微生物、抗心律失常、解热、抗炎、抗变态
反应和调节免疫等作用;
麻*生物碱具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及强心、升高血压作用;
*连含有生物碱:抗菌、抗病毒;抗毒素、抗腹泻;解热、抗炎;降血糖;
延胡索生物碱:镇痛、镇静、催眠,抗心肌缺血,抗脑缺血,抗血栓;
防己生物碱具有抗炎、镇痛、抗肿瘤的作用;
川乌具有镇痛、抗炎、免疫抑制、降血压及强心作用;
天仙子生物碱具有加快心率、改善微循环、解痉、平喘等作用;
马钱子生物碱具有镇痛、免疫调节、抗肿瘤和抗心律失常作用。
?考点16:氧苷分类及代表物
①醇苷:红景天苷、毛茛苷、獐牙菜苦苷;
②酚苷:天麻苷、水杨苷;
③氰苷:苦杏仁苷;
④酯苷:山慈菇苷A;
⑤吲哚苷:靛苷。
?考点17:硫苷
代表物为萝卜苷和芥子苷。
?考点18:氮苷
代表物为巴豆苷、腺苷。
?考点19:碳苷
牡荆素、芦荟苷。
?考点20:苷水解难易程度
①N-苷>O-苷>S-苷>C-苷;
②呋喃糖苷比吡喃糖苷易水解;
③酮糖比醛糖易水解;
④五碳糖>甲基五碳糖>六碳糖>七碳糖。
?考点21:含有苦杏仁苷的药物
苦杏仁、桃仁、郁李仁。
?考点22:醌类化合物酸性强弱顺序
含-COOH>含两个以上β-OH>含一个β-OH>含两个以上α-OH>含一个α-OH。
?考点23:丹参所含化学成分
丹参主要含有菲醌类化合物,包括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种,其中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B、隐丹参酮为脂溶性成分,丹参素、丹酚酸A、丹酚酸B为水溶性成分。
?考点24:含醌类化合物药物
大*、丹参、虎杖、芦荟、何首乌、决明子、紫草。
?考点25:醌类化合物代表物结构
中药(二)
?考点1:葛根
①性能特点:治项背强痛与阳明头痛最宜;
②功效:解肌退热,透疹,生津,升阳止泻。
?考点2:麻*与桂枝
两者均能发汗,均可治疗风寒表实无汗证,但麻*发汗力较强,桂枝还可用于风寒表虚有汗证;两者均可治疗水肿,麻*通过利水消肿治疗风水水肿,桂枝通过助阳化气治疗阳虚水肿。
?考点3:麻*与香薷
相同点:均具有发汗解表,利水消肿的功效;
不同点:香薷还可和中化湿,麻*还可宣肺平喘。
?考点4:独活与羌活
两者均可以祛风湿,止痛,解表。但羌活更趋向于治疗表证,独活更趋向于祛风湿。
?考点5:姜
①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为呕家圣药;
②干姜:温中,回阳,温肺化饮。常与附子配伍应用治疗亡阳证;
③炮姜:温经止血,温中止痛。治虚寒出血之要药及治虚寒腹痛吐泻之佳品。
?考点6:防风
①性能特点:为治风通用药,无论内外风均可;
②使用禁忌:防风辛微温,易伤阴助火,血虚发痉及阴虚火旺患者慎用;
③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考点7:细辛
①性能特点:能通彻表里上下,治寒饮伏肺之要药;治风寒、风湿所致诸痛及鼻渊鼻塞头痛之良药
②功效: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③用法用量:入汤剂用量为1~3g。
?考点8:治头痛药物
①阳明头痛:白芷、升麻;
②少阴头痛:独活(还可治疗下半身风寒湿痹)、细辛;
③颠顶头痛:藁本、吴茱萸;
④太阳头痛:羌活(还可治疗上半身风湿痹痛)。
?考点9:可用于麻疹不透药物
荆芥、西河柳、薄荷、牛蒡子、蝉蜕、升麻、浮萍。
?考点10:牛蒡子
①性能特点:风热、热毒、肺热、痰热所致病证皆宜,兼二便不利者尤宜;
②功能: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肿疗疮;
③主治病证: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风热或肺热咳嗽、咯痰不畅,咽喉肿痛;
麻疹不透,风热疹痒;热毒疮肿,痄腮。
?考点11:柴胡
①功效: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②主治病证:邪在少阳寒热往来,感冒高热;肝郁气结,胁肋疼痛,月经不调,痛经;气虚下陷之久泻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等;
③用法用量:解表退热宜生用,疏肝解郁宜醋炙用。
?考点12:淡豆豉
功能:解表除烦。
?考点13:可明目退翳药物
蝉蜕、木贼、密蒙花、谷精草、青葙子、炉甘石。
?考点14:能清三焦火热药物
①栀子:功能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既清心肺三焦之火而泻火除烦解毒、凉血止血,又清利膀胱湿热与清泻滑利大肠,导湿热火毒外出,利小便、缓通便、退*疸;
②知母:功能清热泻火,滋阴润燥。上清肺热而泻火,中清胃热而除烦渴,下滋肾阴而润燥滑肠、退虚热。
?考点15:*芩、*连、*柏
?考点16:牡丹皮
?考点17:青蒿
①功效:退虚热,凉血,解暑,截疟;
②主治病证:阴虚发热,骨蒸潮热,虚热兼表;热病后期之夜热早凉,或低热不退;血热疹痒、吐血、衄血;疟疾寒热;暑热外感,暑热烦渴。
?考点18:连翘
①性能特点:“疮家圣药”;
②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消肿散结,利尿。
?考点19:射干
功效:清热解毒,祛痰利咽,散结消肿;
主治病证:咽喉肿痛(证属热结痰盛者尤宜);痰多咳喘;久疟疟母,经闭,痈肿,瘰疬。
?考点20:茯苓与薏苡仁
相同点:均能利水渗湿、健脾,主治水肿、小便不利及脾虚诸证;
不同点:茯苓药力较强,薏苡仁兼能清热;茯苓能宁心安神,薏苡仁能除痹排脓。
?考点21:理气药中具有化痰、疏肝、止痛作用的药物
?考点22:土茯苓
①性能特点:善治疮疹湿痒、湿痹。兼解梅疮之毒与汞毒,为治梅毒之专药;治湿浊下注及湿疮湿疹之佳品
②功效:解毒,利湿,通利关节。
?考点23:山豆根
用量:内服煎汤,3~6g
?考点24:鸦胆子
①功效:清热解毒,燥湿杀虫,止痢截疟,腐蚀赘疣;
②用量:内服每次10~15粒(治疟疾)或10~30粒(治痢),或0.5~2g,每日3次。
?考点25:地骨皮
①功效:退虚热,凉血,清肺降火,生津;
②主治病证:阴虚发热,有汗骨蒸,小儿疳热;血热吐血、衄血、尿血;肺热咳嗽;内热消渴。
中药综合
?考点1:症、证、病的概念
①症:疾病的外在表现,如腰膝酸软、鼻痒、恶寒发热;
②证:疾病某一阶段的病机概括,如肝脾不调、肾阴亏虚、心脾两虚;
③病:疾病的简称,如消渴、痹证、食积、不寐。
?考点2:阴阳学说
①阴阳之间存在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的关系;
②根据阴阳学说确定治疗原则:
a.阴阳偏盛的治疗原则:损其有余、实则泻之;
b.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补其不足、虚则补之。
③治疗原则举例(阴阳偏衰):
a.阴病治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即扶阳益火之法,以消退阴盛;
b.阳病治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即用滋阴壮水之法,以抑制阳亢火盛。
?考点3:五行学说
①五行相生顺序:木、火、土、金、水,可用于阐释疾病相生关系的传变,如肾精亏虚不能资助肝血而致的肝肾精血亏虚证可以表述为母病及子;
②五行相克、相乘(过克)顺序:木、土、水、火、金;
③五行相侮顺序:与五行相克顺序相反,是反克的表现;
④根据五行相生确定的基本治则:滋水涵木法、金水相生法、培土生金法、益火补土法;
⑤根据五行相克确定的基本治则: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泻南补北法。
?考点4:泻南补北法
泻心火、补肾水的治疗方法,适用于心肾不交之证。
?考点5:心的生理功能
①心主神明:心主宰生命活动以及意识、思维、情志等精神活动;
②心主血脉:包括心推动血液运行以及心对血液生成有一定作用两个方面。
?考点6:肺的生理功能
①肺主气,司呼吸;
②肺主宣发与肃降;
③肺主通调水道;
④肺朝百脉,主治节。
?考点7:脾的生理功能
①脾主运化:包括对水谷精微和水液的吸收转输和布散;
②脾主统血:统摄血液,使其正常巡行于脉内,与其对血液的固摄作用有关。
?考点8:肝的生理功能
①肝主疏泄:条畅情志、协调脾胃升降、促进胆汁生成与排泄、促进血液运行和津液代谢、调畅排精与行经;
②肝主藏血: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
?考点9:肾的生理功能
①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
②肾主水;
③肾主纳气: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
?考点10:奇恒之腑组成
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考点11:六腑组成
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考点12:气的种类
①元气: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可以推动和促进入体的生长发育,温煦和激发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
②宗气:与肺的呼吸功能以及脾的运化功能有关,其上走息道以行呼吸,贯注心脉以行气血;
③营气:可以营养人体、化生血液;
④卫气: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温养脏腑、肌肉、皮毛;调节控制汗孔的开合和汗液的排泄,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考点13:气的功能
①推动作用:对人体生长发育、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血液的循行、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等,均能发挥激发和推动作用;
②温煦作用:维持人体的体温恒定;
③防御作用:护卫肌表,与邪气进行斗争;
④固摄作用:防止精、血、津液无故流失,维持脏器在各自位置的相对恒定
⑤气化作用:物质和能量的转化过程,如饮食物经过消化和吸收后,其残渣可转化成糟粕排出体外。
?考点14:血
①血的生成:物质基础为水谷精微和肾精(有精血同源的说法);
②血的运行:与肺、肝、脾、心均有密切关系;
③血的功能:对全身具有营养和滋润作用。
?考点15:气与血的关系
①气能生血:临床治疗血虚病证时,常于补血药中,配以补气药物以提高疗效;
②气能行血:临床治疗血行失常的病证时,常分别配合降气、理气或补气等药物;
③气能摄血:使血液正常运行,不溢出脉外;
④血能载气;
⑤血能生气。
?考点16:经络
①督脉调节阳经气血,称为阳脉之海;
②任脉调节阴经气血,称为阴脉之海,且兼有主持妊养胞胎作用;
③冲脉:称为十二经脉之海,与妇女月经关系密切;
④带脉:主司妇女带下。
?考点17:六淫致病共同点
①外感性;
②季节性;
③地域性;
④相兼性。
?考点18:风邪
①性开泄,易袭阳位。常伤及人体上部,阳经和肌表;
②善行数变:病位游移,发病迅速,变幻无常;
③六淫邪气的主要致病因素。
?考点19:寒邪
①易伤阳气:寒邪属阴,阴胜则寒,故寒邪侵袭一般表现为寒证;
②性凝滞,主痛:如寒盛之痹痛;
③性收引:寒邪可导致气机收敛,腠理、经络、筋脉收缩挛急。
?考点20:暑邪
①性炎热:暑邪侵袭患者多表现出阳热亢盛的症状;
②性升散,耗气伤津:易扰乱心神,使人大量汗出;
③多挟湿:多与湿邪一起侵袭人体。
?考点21:湿邪
①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
②性重浊:常可见头重如裹,周身困重,四肢酸懒沉重;
③性黏滞:致病多黏滞不爽,缠绵难愈;④性趋下,易伤阴位:常见下肢水肿、淋浊带下等病。
?考点22:燥邪
①性干涩,易伤津液:常见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皮肤干涩;
②易伤肺:易伤损肺津,影响肺的宣发与肃降功能,出现干咳少痰,或痰液胶黏难咯,或痰中带血,以及喘息胸痛。
?考点23:火邪
①易生风动血:表现为热极生风,血热出血;
②易伤津耗气:耗伤人体津液,表现出口渴、咽干等症状;
③性炎上:易扰乱神明;
④易发肿疡:疮疡局部红肿热痛。
?考点24:七情内伤对脏腑气机的影响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考点25:痰饮
①痰饮是水液代谢障碍形成的病理产物,其中痰质黏稠,饮质清稀,脉象表现多为滑脉,舌苔表现常为滑腻苔;
②痰饮致病特点:阻滞气血运行、影响水液代谢、易于蒙蔽心神、致病广泛、变幻多端。
?考点26:瘀血
①瘀血形成的原因有气虚、气滞、血寒、血热;内外伤、气虚失摄、血热妄行;
②瘀血症状表现:刺痛、有肿块、出血且血色紫暗。
我就知道你“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